我国的加气混凝土是新型墙体材料中发展最早、产能最大的品种,经过逾50年的发展,已形成材料生产、装备制造、配套材料供应和设计科研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
加气混凝土是一种轻质材料。它是由水泥、石灰(含钙材料)、粉煤灰/磨细砂(含硅材料)、铝粉(发气材料)和少量外加剂及水,经定量搅拌混合、发气膨胀为没有强度的坯体,经切割和蒸压养护而硬化成型的。
在墙材革新的历程中,加气混凝土砌块成了代替小块黏土砖的主力军。全国98%的加气混凝土是块状的,用于砌筑内外墙体。它的体积密度由500~800千克/立方米,相当于普通砂石混凝土的1/3~1/5、黏土实心砖的1/2.5~1/3.5。当然其抗压强度不可能高,只有2.5~10兆帕,可以用作非承重的填充墙,也可以经特殊结构处理用于承重墙,甚至配以防锈处理过的钢筋用于承重墙。
一是原料易得。加气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为石灰和砂/粉煤灰,前两者国内不缺,在没有天然砂的地方完全可用机制砂代替;后者是工业废料,本是变废为宝的对象。与普通混凝土相比,生产加气混凝土,能够大大减少3/4的天然资源,
二是制造能耗低。密度为600千克/立方米的加气混凝土制品,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的相关制造能耗仅为一样体积烧结砖的45%。
三是使用节能。加气混凝土用于外墙,热阻及隔热能力均高于其他不一样的材料组合的复合墙体。墙体的重量和厚度却比其他墙体低。
四是运输节能。加气混凝土成品密度小,一定载重量的汽车可以运输更大体积的产品,减少了运输次数,节约燃油,也缓和了城市的交通堵塞。
目前,国内加气混凝土产品绝大多数是砌块,既不能够确保墙体质量,也增加了人力成本。在国外,加气混凝土砌块与板材之比几乎达到6:4,高层建筑则常用加气混凝土板材,不仅用于内外墙体,连楼板和屋面板也用配筋的加气混凝土板。笔者曾与有关设计研究院合作,分析过不同户型的住宅建筑,除了钢筋混凝土框架体系之外,内外墙板和楼板的总量约占结构部件体积的46%~59%。换言之,如果学习国外的经验,把内外墙板和楼板都改为加气混凝土板材,整个建筑物的结构自重将降低1/4左右,节约的资源将是极大的数字,还应该要考虑因使用加气混凝土内外墙板和楼板后对钢筋混凝土承重结构的节约。
由此可见,加气混凝土板材的标准化程度是非常高的,其规格尺寸是目前加气砌块厂可完全生产的。而单件部件加上吊具的重量都在1吨以内,与目前普遍推崇的普通混凝土整间外墙板和楼板动辄5吨,乃至不得不使用10吨吊车来安装的现状有很大的区别。
不同规格的加气混凝土条板是用大块坯体切割而成的,根本不存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物件模具的制造、折旧和报废问题,这又是对节能减排的贡献。严格讲起来,只有把内外墙板和楼板转为使用标准化构件,而不是为特定项目“量身定做”的混凝土结构物件,才实际做到了标准化、定型化和工业化,而这正是加气混凝土板材的最大优势。
根据天津市2024年20项民心工程清单,在提质优居工程中提出,要推动4个居住小区闲置地下停车场启用,预计释放停车泊位1573个,改善居住小区停车环境。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夯实碳排放双控基础制度,构建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住房城乡建设部等8部门制定了《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并于近日发布。
近年来,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南村街道创新实施“1635+”工作法,探索推进封闭式物业化管理的新型智安社区模式,解决开放式老旧社区停车难、停车乱、“飞线充电”等问题,实现社区治理从“小邻里和谐”向“大邻里融合”发展。
广州北站东侧老旧小区成片连片微改造项目采取分期实施方式,其中启动区于2023年9月开工建设,目前施工进度完成约77%;二期-1于2024年4月开工建设,目前施工进度约50%;力争启动区、二期-1于2024年12月前完工;集群街1号、2号项目计划于今年年底前完工;整体项目计划完工时间为2027年12月。
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山东省人民政府、上海市人民政府与联合国人居署共同主办的2024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将于10月26日至31日在威海市、上海市两地举办。
近日,山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等1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建筑业企业走出去发展的意见》,推动山东省建筑业企业走出去发展,提升“齐鲁建造”品牌影响力。